1日(上图)和2日拍摄的奥林匹克公园,能见度相差极大。京华时报记者潘之望摄
昨天,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,近日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正式签署了《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》(以下简称协议),明确以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,以联合立法、统一规划、统一标准、统一监测、应急联动等十个方面为突破口,联防联控,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。
各自治理效果有限
11月27日至12月1日,京津冀及周边遭遇了今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污染过程。据环保部的通报显示,11月27日到29日,京津冀及周边70个城市中分别有9个、23个和30个城市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,重霾影响范围达到51万平方公里。
北京、天津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,河北发布区域橙色预警,邢台、唐山、廊坊发布了红色预警。但各城市各自实施的应急措施对重污染缓解作用有限,京津冀多个城市的PM2.5浓度一直维持在高浓度水平,北京局地PM2.5浓度直逼1000微克/立方米,应急措施带来的减排效果难与APEC会议、九三阅兵等重大活动期间空气保障的效果相比。
统一监测联动执法
近日,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正式签署了《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》。协议明确将以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,以联合立法、统一规划、统一标准、统一监测、应急联动等十个方面为突破口,联防联控,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。
在“联合立法”方面,三地提出将在环境保护部领导下,共同编制《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防治条例》,以国家《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规划》为统领,共同制定大气、水、土壤和固废领域的专项规划,统筹区域污染治理。同时统一标准,建立区域协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,逐步统一区域环境准入门槛。针对可能对区域大气环境、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重点行业规划、园区建设规划和重大工程项目,京津冀三地将实施“环评会商”。
在“统一监测”方面,协议提出,将共同研究确定关于大气、水、土壤环境的和污染源的统一监测质量管理体系,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。针对跨区域、跨流域的环境污染以及秸秆焚烧、煤炭、油品质量等区域性环境问题,三地将集中时间,开展联动执法,共同打击违法排污行为。
此外,针对秋冬季易出现的区域性、大范围的空气重污染过程,以及跨区域的环境污染事件,协议提出,将建立“预警会商”和“应急联动”工作机制。
京华时报记者 王硕
|